> 商品
新聞
鷹聲四起但上週美股韌性抗壓,本週通脹大考來襲,股價該如何表現?【每週更新】

財報季真正的風險是什麼?

納指和標普500收盤再創歷史新高,算一下,標普500和納指分別為今年第35次和第24次收創歷史新高,美股什麼時候回調,似乎已經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不過,binance香港電話我還是那句話,走一步看一步,目前是財報季,我們做好財報季就行了。


圖片


昨天領漲的板塊果然是我們預測的晶片板塊,現在估計也就晶片板塊能漲漲了,因為其他板塊大多都是和實體經濟相關,而經濟進入衰退階段,基本上已經成為事實,EPS很快就會迎來下滑,目前美股又在高位,這些板塊基本上是沒人會去買的,即使有一些公司最近幾個月跌了很多。


就目前而言,無論背景多麼動盪,風險資產的漲勢仍在持續,因為市場相信,美國經濟正在擴張,足以避免衰退,同時仍有理由讓聯準會放鬆政策。企業信貸和大宗商品也加入了上週的上漲行列。 Socorro Asset Management LP首席投資長Mark Freeman表示:「聯準會仍然是主導因素,人們相信最終會降息。」至於政治,「問題是財政政策是否會出現重大轉變,」他表示,「目前,無論是對是錯,人們都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圖片


我觀察了幾個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CMG、NKE、SBUX、LULU和MCD,昨天這幾家公司都是暴跌,而且都跌破了今年的低點,走勢可以說相當弱勢。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的零售數據,5月餐廳和酒吧的消費下降了0.4%。一家零售企業對ISM表示:「隨著通膨持續,消費者是否有足夠的可自由支配資金用於消費?


當然,市場還是認為美國經濟沒有衰退,美國沒有通膨問題,但消費品牌股價創新低,其實不會說話,當這些涉及美國人生活各個層麵的消費品牌紛紛暴雷的時候,你和我說經濟還在加速成長,這打死我都不信的。這些隱藏在股市新高幕後的危機,我相信都會在第二季財報被點爆。


圖片


晶片板塊昨天暴漲,主要是有幾大利好消息的催化:


①NVDA中國特供版H20供不應求,訂單相當火熱;

②5月~6月的全球晶片銷售額有不錯的成長;

③AAPL上調了iPhone 16的銷售預期;

④TSM計劃開始漲價;

⑤INTC推出液冷係統;

⑥Semicon West週二召開。


有這些利好在,晶片自然可以繼續炒作,況且現在晶片也確實是為數不多還能保持一定增長的板塊,所以當下被機構抱團也在情理之中。昨天的AMD、AVGO、NVDA、QCOM和TSM等晶片巨頭紛紛暴漲,接下來幾個交易日,還是得繼續抱緊這些。


這裡來個有意思的小插曲,昨天開盤的時候,AVGO當時就漲了1個點,羣裡麵很多人就開始恐慌了,擔心AVGO等下會怎麼走。我當時非常納悶,AVGO畢竟當時是漲的,隻是因為漲幅沒有跑贏NVDA,很多人竟然就開始恐慌起來了,後來一問才知道是買了末日期權。


選擇權這玩意吧,賺錢的時候確實很爽,像上週五META暴漲5.67%,身邊有個朋友一晚賺了50多倍,但虧錢的時候更爽,直接全部本金虧光。


做投資,很多時候是在基本麵分析的基礎上,再結合技術形態去判斷未來的pi幣下載走勢,而期權是在這些預測上,還要把時間和價格預測對,大多數情況下,說是賭博其實不為過。


AMD昨天開盤沒漲,一覺醒是暴漲3.95%,給我是看傻眼了,沒想到尾盤竟然會有這麼大的波動。但對AMD接下來的走勢,我們還是相對比較看好的,主要現在所有的晶片都在歷史高位,NVDA市值3兆美元,TSM昨天也突破了1兆美元,AVGO可能是第三家萬億晶片巨頭,這個時候,2000多億美元的AMD就值得機構炒作了。


昨天晶片板塊也有個小利空。產業研究公司IDC估算,今年出貨的PC中,隻有3%能夠達到被微軟視為AI PC的處理能力門檻。分析師認為,AI PC的實用性有限,因為除了微軟,很少有軟體製造商在開發利用新晶片來優化電腦執行AI任務的功能。據說曾有大型PC製造商提出調整軟體以便新電腦上市時能直接使用AI工具,但這項要求遭到Adobe、Salesforce和 SentinelOne等App廠商拒絕。


沒有應用生態的支持,AI也就是泰達 幣 挖 礦空談,可見要獲得消費者和企業的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IDC稱,到2026年,人工智慧PC仍將隻佔新PC出貨量的20%左右。


NVDA再次收漲,先是被機構下調了評級,但很快又有機構緊急出來護盤。New Street Research的分析師Pierre Ferragu表示,輝達自去年年初以來迅猛上漲,現在終於耗盡了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並將該股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Ferragu寫道,額外的上行空間「隻有在牛市情況下才會實現,2025年之後的前景將大幅增加實現的可能,但目前還不確定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


瑞銀分析師Timothy Arcuri則表示,根據最近對Blackwell的調查,到2025年,輝達的每股收益可能約為5美元,因為隨著大型超大規模處理器的預算上升,NVL72和NVL36的訂單量比兩個月前「大得多」。此外,Arcuri表示,投資者可能會收穫回報,因近幾週出現了「擔憂之牆」,並指出近期市場過熱情緒已經消退。


TSLA昨天低開高走,最後強勢收漲,短線出現神奇九轉,是有點超買了,我建議大家要開始學會見好就收了。對於超級巨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可能短線回檔要來了,但還是不建議去做空,因為逢低買進纔是王道。


做個空頭有多慘?數據顯示,在最新銷售數據公佈之前,對沖基金大舉做空特斯拉,但隨後這家電動車製造商公佈的數據引發了股價的大幅上漲。短短8個交易日暴漲38%,這些空頭最近怕是不會太好過。在數據提供商Hazeltree追蹤的500多家對沖基金中,約18%在6月底對特斯拉持有整體空頭頭寸,為一年多來的最高比例。相較之下,3月底這一比例略低於15%。這些逆市而行的投注現在可能會使得進行這項押注的對沖基金陷入虧損。 S3 Partners數據顯示,特斯拉股價的強勁反彈使空頭大虧逾35億美元。


美國和全球股市通常會在選舉前出現資金流出,然後在11月再次恢復流入;選舉前對沖基金的淨敞口通常較低。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週一齊發警告,認為美股近期回檔風險大,交易員們應該做好準備。高盛專家Rubner週一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預計8月資金將大量流出美股。他寫道:「買家已經沒有彈藥了,我在關注資金外流。」


自1928年以來,7月17日通常是當月的局部峯值,進入8月會大幅下降,8月前半月是一年中第五糟糕的兩週。追溯至1983年的數據顯示,就羅素2000指數而言,8月上半月是一年中表現第二差的兩週。在觸及34個歷史新高後,Rubner說:「我實際上轉為戰術性看跌。痛苦交易已從上行轉向下行。」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Wilson認為:「我認為從現在到大選之間,發生10%的調整的可能性非常高。第三季將會非常波動。從現在到年底,股價上漲的可能性非常低,比正常情況低得多。 」


此外,摩根大通交易部門的Andrew Tyler表示,他依然看漲,但近期走弱的經濟數據令他的信心「略有下降」。花旗集團的Scott Chronert則就潛在的回檔發出警告。 BCA Research首席全球策略師Peter Berezin則在最近的報告中表示,經濟衰退將在今年稍晚或2025年初衝擊美國經濟,而經濟衰退將使標普500指數跌至3750點。這項預測令其成為了華爾街最悲觀的策略師。「普遍認為的軟著陸說法是錯誤的。美國將在2024年末或2025年初陷入衰退。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也將急劇放緩,」Berezin表示。


Berezin的悲觀展望在某種程度上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聯準會將在降息方麵「拖拖拉拉」,而在經濟明顯衰退之前,聯準會不會有意地放鬆金融環境。到那時,一切都太晚了。 Berezin強調,隨著職缺從疫情後的高峯大幅下降,勞動市場正在走弱。離職率、招聘率的持續下降,以及最近對4月和5月就業報告的向下修正,也顯示勞動市場正在放緩。失業率的上升最終可能導致消費者減少支出以累積「預防性儲蓄」,而這將發生在消費者因拖欠率上升而藉貸能力減弱之際。最終,一個負回饋循環將在更廣泛的經濟中發展,這將導致股市動盪。


其實這和我們上篇文章提到的7月20日左右是美股拐點應該是完美匹配上了,昨天賺錢效應看上去不錯,但其實隻有芯片在漲,剩下板塊基本上都在跌,現在其實是牛尾巴行情了,等這一波晶片漲不動了,基本上就是全麵回調的時候了。馬上就要進入財報季了,而在財報季到來之前,超級巨頭的漲幅如此之大,這裡麵自然包含了機構相當樂觀的預期,那如果到時候業績沒辦法匹配上股價的漲幅,賣出消息就是大機率事件。這個財報季,我相信會有很多見光死。


本週開始的財報季將由百事可樂 (PEP.US)和達美航空 (DAL.US)在7月11日開啟,緊接著是7月12日的幾家大銀行,包括摩根大通 (JPM.US)、富國銀行 (WFC.US)、花旗集團 (C.US)和紐約梅隆銀行 (BK.US)發布業績。


根據FactSet的估計,分析師預測標普500指數第二季的獲利成長為8.8%,但金融股的成長預計隻有4.3%。花旗集團的一項指數顯示,進入第二季財報季後,分析師上調獲利預期多於下調的情形。同時,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對12個月遠期收益的預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花旗集團策略師 Scott Chronert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鑑於隱含成長預期較高,市場可能需要看到業績上漲疊加穩健的執行驅動,才能維持近期漲勢,或推至更高水平。 」令人擔憂的是,雖然基本麵趨勢向好,共識預期可以實現,但估值表明買方會要求更多。


7月12日,摩根大通將公佈第二季財報。在此之前,標普500指數自去年10月低點以來已反彈約35%,在人工智慧熱潮和對聯準會降息押注的推動下,該指數今年30多次創下歷史新高。但這也使估值變得更加昂貴,基準指數的本益比接近22,而長期平均本益比為16。投資人對第一季財報的反應也較為平淡。


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超過80%的標普500指數公司業績超預期,但中位數股票在業績公佈當天的表現比指數低12%。高盛策略師大衛·科斯汀(David Kosti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這種趨勢可能會在第二季度重演。他的團隊估計,利潤成長預期達到了近三年來最高水平,而投資者情緒也處於高漲狀態。科斯汀說:「因此,儘管不會像第一季那樣極端,本季的超預期回報率也應低於平均水平。」


不過,奧本海默資管策略師約翰‧斯托茨福斯(John Stoltzfus)表示,強勁的獲利前景和有韌性的經濟可能會支持更高的估值。斯托茨福斯將他對標普500指數的年底目標上調至5900點,在彭博社追蹤的策略師中排名第二。他的預測意味著在當前基礎上再上漲6%。


機構對財報季的態度有很大的差別,至於你相信誰,那就看最後的認知了~